礼品行业传统的价格大战早已让消费者习以为常,人们的消费行为越来越理性。在这样的新常态下,商家拿什么打动消费者?
现如今,面对传统的打折促销手段,早已审美疲劳的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理性,冲动消费的历史基本宣告结束。
如何适应新常态,吸引广大消费者?商家的营销手段也在不断更新。从假日经济到日常消费、从线上打折到线下促销、从大型商超到网络微店,促销方式针对的人群越来越精准,市场的划分也越来越精细。春节过后,记者走访发现,通过这种细分、精准的促销方式,无论消费者还是商家,都尝到了甜头。
近年来,节假日经济持续红火,有了“经济”的促动,“节日”也就不再单纯是节日,商家对随之而来的效益也越来越感兴趣。
和往年没有任何活动相比,在今年的“三八”妇女节,省城大小商家均采取五花八门的促销方式搅热市场,大打“女人牌”,瞄准“她经济”。省城大型商超纷纷推出女士用品特卖会、珠宝饰品节,一些平时鲜有打折的一线品牌也参与优惠活动,就连食品、厨具、小家电等商品也搭起特卖的顺风车。许多临街的小店,也针对节日开展促销活动,促销手段多种多样,包括限时促销、打折特卖、送赠品等。各大电商也不甘示弱,争夺女性消费市场,淘宝、京东商城等网站,不少卖家为节日准备了秒杀活动,商品低至3.8折,更有38元包邮活动。
“节假日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,以节日用品为主,带动其他商品热销,无论是超市还是商场,都能在这个节日分得一杯羹。”北美新天地某品牌服饰销售人员告诉记者,一到节假日,销售额要比平常翻番。
与“她经济”类似,相似的促销手段可以复制到“银发经济”“儿童经济”等,受益的商家涉及旅游、商超、餐饮、电商等。细细数来,从元旦、春节、元宵节,到情人节、儿童节、老人节,从中国传统节日到各种洋节日,一年中有大把时间可以和节日经济有关系。有“节日”搭台,就有“经济”唱戏,几乎所有的商家都能从节日经济赚上一把。
“利用节假日人们集中购物消费,带动供给、市场、经济发展,已经成为一种系统的经济模式。”省社科院侯晓斌说。有数据表明,商家在双休日的营业额是平时的1倍3倍,而春节、五一、十一等重要节假日生意更是红火,社会零售额大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