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金粟兰

金粟兰(学名:Chloranthusspicatus(Thunb.)Makino),是金粟兰科金粟兰属植物,多年生常绿草本或半灌木花卉。直立或稍伏地,高30~60厘米。叶对生,倒卵状椭圆形,边缘有钝齿,齿尖有一腺体;叶面光滑、浓绿,稍呈泡状皱起。穗状花序顶生,成圆锥花序式排列。花小,两性,无花被,黄绿色,有浓郁的兰花香味。花期810月份。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等地;生长于海拔150990米山坡、沟谷密林下。 金粟兰花金黄色,枝叶青翠,香似兰花,宜盆栽。花和根状茎可提取芳香油,鲜花极香,掺入茶叶,称珠三茶,全株可入药。 金粟兰形态特征 半灌木,直立或稍平卧,高3060厘米;茎圆柱形,无毛。叶对生,厚纸质,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,长511厘米,宽2.55.5厘米,顶端急尖或钝,基部楔形,边缘具圆齿状锯齿,齿端有一腺体,腹面深绿色,光亮,背面淡黄绿色,侧脉68对,两面稍凸起;叶柄长818毫米,基部多少合生;托叶微小。 穗状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状,通常顶生,少有腋生;苞片三角形;花小,黄绿色,极芳香;雄蕊3枚,药隔合生成一卵状体,上部不整齐3裂,中央裂片较大,有时末端又浅3裂,有1个2室的花药,两侧裂片较小,各有1个1室的花药;子房倒卵形。花期47月,果期89月。 金粟兰产地生境 金粟兰多生长于海拔150990米山坡、沟谷密林下。分布于中国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福建、广东等地。但野生者较少见,多为栽培;日本也有栽培。 金粟兰繁殖方法 分株:金粟兰根际多萌蘖,分株繁殖至为方便。分株在初夏或秋末进行,分时将植株取出,去掉一些四周的须根,然后从茎基易分处分为带根的数丛,栽后置荫蔽处一周,然后进行正常管理。 压条:从春末到秋初均可进行,将徒长枝压入土中,覆土厚度36厘米。可将压入部分先行刻伤,24枝并压,以促进发根和成丛。三个月后即可切离分栽。 扦插:在五至六月或秋季进行,选取当年生枝梢齐节剪成47属米长的插条,剪去下部叶片;扦插于粗沙或泥土中,保持湿润;注意遮蔽阳光,一个多月即可生根。 金粟兰栽培技术 金粟兰喜荫蔽和空气湿润的环境,忌强光直射;喜温暖,不耐寒;适生于肥沃、疏松、富含腐植质的微酸性沙质壤土或山泥。金粟兰适宜于盆栽。盆底应垫碎瓦片和粗沙,以利排水,培养土中可加入适量的腐熟饼肥。三月下旬和九月下旬翻盆换土为宜。 金粟兰喜散射光,夏季应搬入荫棚,但晚上要揭棚承露。盆土保持湿润,但不能积水。温度过高时还要在叶面洒水。雨水过多时,须加以遮盖。施肥一般用菜叶水和饼肥水,而以鱼腥水最好。开花前多施,开花后少施。盆内应保持通风良好。冬季须束草防寒或搬入南向的房间,如有温室则更好。分株后长出的新枝细长,须插竿扶持。 金粟兰病虫防治 病害 日灼病 危害症状:春夏之交久雨初睛后的强光,易导致新梢嫩叶被灼伤,初显失绿泛白态,无明显的病斑界线,后变成深褐色枯焦。 防治方法:摘去被灼伤叶片,严重时可剪去受害的梢端,加强遮阴和水肥管理,可很快恢复生机。 冷害 危害症状:秋末冬初,在北方地区尚未老熟的嫩梢易遭霜打而受冷害,叶片仿佛被沸水烫过,后变褐发黑。 防治方法:及时剪去受寒害的新梢嫩叶,加强保温防寒工作,来年春天可从茎蔓的中下部萌发新芽。 根腐病 防治方法:发现病株拔除销毁,并进行消毒;发病初期用50%的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洒根茎处,或用50%根腐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洒根茎处。 虫害 线虫病 危害症状:最初叶片出现水渍状半透明小点,黄绿色,叶背处微红,叶脉隆起,扩大后成多角形坏死斑,红棕色至褐色。病叶变黑脱落。线虫在病芽、病叶、地面落叶和土壤中越冬,随浇水或雨水淋溅传播,从气孔侵入为害。 防治方法:清除病残体烧毁,土壤消毒可用10%的克线磷颗粒剂撒施。 介壳虫 危害症状:高温高湿、通风不良、光线不好易诱发介壳虫为害。 防治方法:发生初期用25%的倍乐霸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喷杀,15天后补喷1次效果较好。 鼠妇 危害症状:潮湿阴暗、通风不佳易发生鼠妇啃食嫩根和茎基部,造成植株茎部缺刻或溃烂。 防治方法:用2.5%的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洒花盆底部。 金粟兰主要价值 观赏 金粟兰形态优美,枝叶青翠,未开花时显得优雅素静而又饱含勃勃生机。花开时,一串串金黄色小花闪烁在碧绿的叶丛中,芬芳四溢,沁人肺腑,是生活之良友。地植与盆栽,其绿碧翠欲滴,花香似兰,种于庭院房前屋后或室内人工假山水园,或植于盆内,置放厅堂、门前、花廊下、书房、茶几、会议室或窗台处处皆宜,不仅能美化环境,净化浊气,其芳香浓馥的花香能使人解除疲劳,为之兴奋。 药用 花和根状茎可提取芳香油,鲜花极香,常用于熏茶叶。全株入药,治风湿疼痛、跌打损伤,根状茎捣烂可治疗疮。有毒,用时宜慎。

部分信息收集于网络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