旗袍的美是一种典雅而高贵的美,这种由旗袍内涵所决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、大众化,同时它对穿着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,这不仅仅表现在对身体的要求上,也表现在对穿着者的内涵及气质表现上,而且,旗袍的出现对背景、环境、气氛要求特别讲究,我们不能设想一个菜贩身着旗袍脚跟拖鞋的模样,这是对美的糟蹋,我们同样也不能接受一个身着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。旗袍的美是一种距离的美,一种静止的典雅美。
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穿旗袍的女人,因为年代的原因,在现实生活中很少见这样的女人,偶尔在电影中一饱眼福,却又是惊鸿一瞥,留给我的除了无限的想像就是更无限的憧憬了。
记得中学时代曾在一本小说里看到过这样一段描写:黑色丝绒旗袍下罩着玲珑剔透的丰满身材,藕般滑嫩的手臂,天鹅般挺拔的玉颈……高贵、不可侵犯!于是,拥有一件上好的真丝旗袍便是我那时最大的愿望了。终于,在我22岁时,我买了平生第一件旗袍,一件紫色旗袍。中长袖,边缘滚着极细的同色系的花边,盘花扣斜斜地缀在胸口,因为是真丝丝绒,所以旗袍的胸前和下摆只能喷上花。于是:暗灰的天,铺着石板的小巷,女人着雨青色的旗袍摇曳而来,一步是一抹丁香色的诗愁。周遭的空气中,是年华易碎的呼吸。或是焚一炉檀香,烟雾袅袅,女人斜倚窗前,她低着黛色的眉,情懒地翻着手中的线装书。书中仿佛正隐隐传来吟唱:花褪残红青杏小。燕子飞时,绿水人家绕……
穿上它,让我想起了庭院深深;穿上它,让我想起了优雅从容;穿上它,让我想起相夫教子;穿上它,让我想起了空谷幽兰……虽然十多年过去了,在这十多年里,我又陆续添了好几件不同款式和颜色的旗袍,然而它仍然是我当初最美的梦、最真的情。偶尔翻看衣柜,我还是会把它拿出来试穿一下,依然是那么得体和适宜,只是当初自己穿上它时的那份欢欣和喜悦却已消失殆尽,自己倒更宁愿去欣赏别人的风景了。
选择了旗袍的女人,同时也选择了与众不同和柔情万种。无论她在现实中是多么的干练或是雷厉风行,然而只要她穿了旗袍,那一席普通的盘花扣、织锦缎、小立领组成的优美曲线,也不能不让人顿生怜香惜玉之情。
穿旗袍的女人多数具有胶好的面容和出众的身材,因此她们也或多或少地会表现出骄傲和自恋的特点。她们会不由自主地对镜理容,顾盼中摇曳生姿,也会不自禁地仰头斜晚,视众人如无物。
穿旗袍的女人是智慧而敏感的异类,她们希望通过服装彰显她们的杰出和独特,她们难以言表的对月吟风的惟美情怀。
穿旗袍的女人是个性内敛而充满渴望的一群,她们那希望被众星捧月般眼光包围的梦
想,就藏在这一席旗袍的背后。
电影《花样年华》的女主角苏丽珍的表演者张曼玉,就把中华女性穿着旗袍的神韵演绎得淋漓尽致。发髻高挽,身段窈窕,那种东方美,那种东方神韵,令人叹为观止。一名冷香端凝的女子,从头到尾被23件花团锦簇的旗袍密密实实地包裹着,张曼玉的23件旗袍是花样年华女子的满园春色。
我想,世上再也没有哪种服装能像旗袍那样将女人的妩媚典雅、山水韵律体现无遗的了。中年女人的风韵、二十来岁的青涩,一袭旗袍总能穿出百样风情、老少通吃、历久弥新,旗袍之于女人,始终是无可取代的。旗袍果真是适合东方女子体态的,削肩、纤腰,骨感一点的人穿出纤细动人的韵致,肉感一点的人则是丰腆盈润,即使是年纪略大,略显发胖的女性穿着,也仍然一派优雅福态。尽管外国人被旗袍的美艳迷得如痴如醉,但作为国人自己,却是羞答答地半推半就,不肯真正穿出旗袍的风范来。偶尔能看见旗袍的片角儿,也是在诸如酒楼饭馆之类的场合,效果自然是惨不忍睹。幸好,有《花样年华》里张曼玉的精彩演出,张曼玉曼妙的身材配上花样的旗袍,那真是妙不可言!
旗袍,它告诉人的,永远是那小家碧玉、大家闺秀般的柔美,还有,那份身为女子的娇美妖娆。穿上旗袍能让人感觉到的美,绝不是一般庸脂俗粉的姿态,一个女人若能穿出旗袍真正的意味,那种摄人心魂的魅惑,远不是其他时装所能比拟的。
如果你有闺蜜马上要结婚了,那就送她一件旗袍吧。在婚礼上,旗袍以及中式的礼服是除婚纱外,最亮丽的嫁衣。可以使传统的锦缎旗袍,也可以是改良后的后现代旗袍,比如饰以蕾丝、薄纱、镂空、绣花、流苏等细节;颜色除了传统的大红色,还有紫色、藕荷色、粉蓝色、橘色。